不知道的快樂

不知道的快樂     作者  星雲大師

俗云:【眼不見,嘴不饞,耳不聽,心不煩。】凡事都知道,自有知道的樂趣;有時候不知道,也有不知道的快樂。

人家背後批評我,我不知道,也就隨他去了;有一些憂煩的事,我已不記得,那就任他去吧!假如有人想計算我,有人討了我的便宜,因為我不知道,心裡就不會有掛礙。親朋好友,有一些不順利的事,我不知道,就不會為他憂煩;家人骨肉,發生了一些不幸的事,我不知道,也不會為他著急。

不知道,自有不知道的無限妙趣。你背著我偷吃東西,我不知道,我就不會想吃;你瞞著我擁有很多東西,因為我不知道,我就不會妒忌你而放不下。

明天有一些不好的事,我今天不知道,我今天就會過得很快樂;明年我有一些災厄危難,因為不知道,我今年就會活得很安然。

人都希望要知道很多,其實知道越多,煩惱也越多。知識不但是煩惱的根源,知識有時也會生病;知識生病了,就成為“癡”。社會上所謂【智慧型犯罪】,這不就是因為知道得太多,只是太豐富了,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嗎?

甚至今日科技發達,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、更大的痛苦。例如發明槍炮子彈、原子核能等武器,結果其殺傷力越大人類的苦難也就愈多。乃至汽車、飛機的發明,造成今日交通事故不斷,空難頻傳。尤其現代最新科技DNA的基因對比,使得一些原來幸福美滿的家庭,因為發現相愛的夫妻原來是兄妹,原來疼愛的兒女竟是妻子外遇的結果,如此【知道】教人情何以堪!

人都有【知】的權利,所謂【先睹為快】;凡事我第一個知道的,就會感到洋洋自得。然而,對於血淋淋的兇殺案,你看了獨家報導,聽了第一手資料採訪,目睹電視上播出的最早畫面,難道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快樂嗎?

社會上有許多專家,他們知道天下國家大事,甚至知道古往今來,試問:他們真的很快樂嗎?

所以,當知道的時候應該知道,因為太過無知,就會給人批評為愚蠢;不應該知道的,也不必要知道,所謂【大智若愚】,如此才不會失去原有的自在。

世上的事,都是從分別而認識、而知道;既然是分別意識中的知見,就會有計較,就會患得患失。所以,僧肇大師喊出《般諾無知論》,以般諾智慧的最高極限乃是【無明而知】;也就是從大圓鏡智不分別而能全部現前,這才是圓滿的真知,否則所謂【難得糊涂】,面對世事紛紜,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快樂啊!

5 responses to “不知道的快樂

  1. 不否認無知和不知是會比較快樂。但我情願知道親人朋友的煩惱,因為一句問候與關心可以溫暖人心。自在不是因為不知,是因為知道後仍然樂於付出且無悔。
     
    大智是知道、明白、感受到,經歷過世上一切的痴嗔愛恨憂怨懼後而仍然能夠不為所動,洞識世情後而仍可自在淡然看世界。就是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
     
    星雲大師是得道高僧,一言一語定有大智慧。可惜我生性愚且魯,亦無慧根悟智語。我只是說出己見,並無不敬之意。

  2.  
    習武都是修行的一種~!會得[天地之靈機]~!
     
    習武者看事同物~!會與眾不同~!會看得透徹~!好多時連不想知到的結果~!都從[靈機一動]中看到了結果~!
     
    當中了解~!就要董得那一些事情~!何時把握~!何時放下~!

  3. 要做到難得糊塗,就要有虛懷若谷的情操。人始終有七情六慾,這真是很高深的境界。每當朋友遇到不快時,我會選擇靜心聆聽,陪伴左右,使她不覺孤獨無助,便是最佳良藥。

  4. 一件事讓不同人知道就有不同結果, 所以慎言好重要!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 

發表迴響